特种水产品 大鲵的全人工驯养繁育模式

所属类目:养殖创业 - 发布时间:2018-06-11

全人工驯养繁殖模式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大鲵原分布区的大部分省区均开展了此项工作。由于当时对野生大鲵生境中的自然生态因子、生活习性、生殖生理、生殖行为等基础生物学资料了解不足,因此在人工繁殖方面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直到近几年来,随着对大鲵繁育生物学基础研究的深入以及对大鲵人工驯养繁殖技术的不断探索,在人工繁殖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已经基本上掌握了亲鲵的培育、人工催产受精、卵的孵化、幼鲵饲养等大鲵人工繁殖过程中的核心技术。

中国大鲵的人工驯养繁殖技术不足有以下几点

1、人工繁殖大鲵的技术水平不高,还存在“五个偏低”现象。也就是亲鲵性腺发育的成熟率偏低,人工催产后产出高质量精子和卵子的比率偏低,卵的受精率偏低,受精卵的孵化率偏低,从而最终导致繁殖率偏低。因此,大鲵人工繁殖的技术水平目前还比较低,将来还有很大的发展与提升空间。

2、最致命的缺陷是在亲鲵经过4-5年的激素催产并繁殖之后就会丧失繁殖能力,亲鲵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率过低;而且有些养殖场由于催产激素的用量过大,导致催产后引起许多亲鲵死亡。因此全人工驯养繁殖模式必须不断补充大量的野生后备种鲵,对大鲵(也叫娃娃鱼)的野生资源消耗过大。

3、孵化出的幼鲵约有5%的畸形。这些畸形个体虽然能够正常生长,但将来肯定不宜作为后备种鲵。此外,即使生长发育正常的子一代大鲵目前还可以作为种鲵进行繁殖,但经过若干代之后是否还保持着大鲵的遗传多样性、是否还能够作为后备种鲵进行繁殖目前尚缺乏证据。

4、养殖设施造价较高、运行成本巨大。费用主要包括种鲵的引进、上缴资源费、建设养殖房屋和养殖池、购置调温设备、水电费、技术人员及工人的工资等。

5、在人工驯养繁殖方面,目前国内兄弟省区及陕西省均存在非技术层面上的不足,许多养殖场只从商业利益出发,只想自己独领风骚,相互封锁技术信息,这极不利于大鲵繁殖技术水平的创新和进繁殖场单纯凭借经济实力在全国各地到处搜集野生大鲵,采用以多取胜的战术来换取大鲵幼苗,而不求技术进步,严重消耗了珍贵的野生大鲵资源。

——养娃娃鱼创业专题资料(特种水产养殖):(特种水产品)大鲵的全人工驯养繁育模式

养蜂专题:蜜蜂什么时候适合繁育?
豆瓣菜 西洋菜 栽种技术
水蛭会不会钻入人体?
夜来香花语和传说 花文化
水产品加工:调味海带丝生产技术
花木园艺知识:迎春花的繁育方法
花卉苗木:豹皮花的栽种技术方法
鲢鱼和鲶鱼的区分辨别 水产养殖知识
水产品:田螺的厨艺做法大全 膳食
花木创业知识 鼠尾掌如何栽种护养好?
特种水产品 娃娃鱼应该怎么宰杀?
水产品菜谱:麻辣水煮鱼的自制做法
如何高效饲养青蛙?【特种养殖创业项目】
水产品烹制:清蒸桂鱼的做法指南
鸾凤玉的栽种方法 花卉苗木技术
创业项目资料:梅花鹿养殖技术视频
青蟹是河蟹还是海蟹? 特种水产知识
锦鲤鱼养几条最招财? 家养观赏鱼
饲养药用蟑螂的创业致富故事
药用蟾蜍 癞蛤蟆 饲养与采集加工技术【特种养殖】
全站搜索
搜索

网站类目

推荐

热点


聚利塔创业中心 Copyright @ 2017-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