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财树田间栽种方法与室内养护管理

所属类目:种植创业 - 发布时间:2018-06-11

发财树又称瓜栗,马拉巴栗,属于木棉科常绿小乔木,原产于墨西哥和哥斯达黎加,如今在我国南方地区广泛种养。

由于”发财树”的名称代表着吉祥如意,再加上它形态优美、叶色亮绿,易于管理,盆栽后适于在室内装饰和美化使用,逢年过节,各宾馆、饭店及市民大多竟相采购,所以,发财树近些年来在我国花卉市场上发展很快,栽植养护发财树变成了农村花木种植创业致富的一个好项目,今天我们就向大家介绍一下发财树田间栽种方法与室内养护管理。

发财树的生物学特性

1、发财树的形态特征:发财树为常绿乔木,具有直立的主干,树最高可达10米左右,它有肥大的肉质根系,膨大的茎基部,幼干树皮光滑碧绿,还可以编成辫状;发财树的叶为掌状复叶,叶柄长10~28厘米,上面长有小叶5~9枚;发财树的果为坚硬的蒴果,当果实成熟时,果皮由青绿色转为黄褐色,每果有种子10-20粒,种皮浅褐色,腹部有脐状斑痕;发财树的花为淡黄色,花丝细长,上有小苞片2-3枚。

2、发财树的生长习性:发财树喜光又耐阴,在全日照,半日照或荫蔽的环境下均能生长,但是长期缺光会令其长势变弱。发财树的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摄氏度,低于10摄氏度也能生长,但低于5摄氏度则容易产生病害,轻者造成落叶,重者可导致死亡。发财树有膨大的根及茎基部,能储存大量水分,所以较为耐旱,而土壤水份过多,会导致肉质根腐烂。发财树栽植养护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只要排水良好,都能正常生长。

3、发财树的造型:发财树的造型可以分为单杆造型和编辫造型,编辫造型比较传统,市场上常见的有“三龙”、“五龙”、“七龙”等几种,它具有枝条缠绕的阴柔之美,婀娜多姿,仪态万方。而单杆造型,自然美观,生命力强,并且能够长成壮观的大树桩,非常气派,成为市场上的新宠儿,对种养户来讲,两者的栽植养护技术基本相同。

发财树的繁育/繁殖

发财树的繁育/繁殖可以分为种子繁育/繁殖和扦插繁育/繁殖两种。由于扦插繁育/繁殖存在头茎不膨大、苗秆不美观的缺陷,在园艺生产上一般极少采用。而种子播种育苗繁育/繁殖具有出苗齐、根直苗顺、便于编辫和能长出浑圆可爱的“萝卜头”等特点,成为广大花卉种养户普遍采用的繁育/繁殖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采种及选种:发财树每年开花两次,也可以收获种子两次,第一次在4-5月开花,7-8月果实成熟,第二次在9-10月开花,12月果实成熟。种养户应选择成熟饱满的种子,把干瘪,开裂,长霉的种子剔除出来,不能用劣质树木或有明显病害树木的种子。

2、播种:在播种前应对土地深翻细耙,并且划分出适合种子生长的苗床,在苗床两端,我们分别拉一条绳子,每隔0.3米插一根竹签定下行距,用木板连接两边的竹签划出一道笔直的浅沟,在这道浅沟上,按照0.1米的株距种下一粒种子,一亩地大概能育苗1万株左右。放种子的时候要注意种脐朝下,这样长出来的发财树才会笔直挺拔。种子盖土厚度约为2-3厘米,不可过厚,以免影响发财树出苗。盖土之后,还要注意用黑色的遮阳网盖住苗床,避免种子被烈日灼伤,一直到种子发芽时,才可以去掉遮阳网的保护。

3、幼苗时期的日常管理:4天之后,就可以出苗了,出苗后应做如下管理。

①浇水:在去掉遮阳网后,应1-2天浇一次水,水管前要安装喷头,不能直接用水龙头浇水。浇水应以土地表层充分湿润为止,在齐苗之后应3-5天浇一次水,1-2个月后应视天气、温度情况,适量浇水。

②施肥:整个育苗期可施肥3-5次,第一次在齐苗之后,可用复合化肥,每亩用量约2.5千克,采用人工撒施法,由于单株树苗的根系占的面积很小,所以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把肥料均匀地撒在泥土上,这要求施肥人员特别有经验,手的摆动速度和行走速度要做到均匀一致,施肥后要用水冲洗叶面,让肥料能够迅速吸收。以后每隔1-2月施肥一次,用肥量逐渐增多,每亩用量在2.5-7.5千克之间。

③除草:由于种苗生长密度高,需要大量养分,如果苗床里杂草过多,就会影响种苗的生长发育,所以种养户应及时拔掉苗床上的杂草。

豆瓣菜 西洋菜 栽种技术
夜来香花语和传说 花文化
【蔬菜专题】丝瓜高产栽植种养技术
无花果有哪些特点?产地主要分布哪里?
青铜火鸡与美国尼古拉火鸡品种介绍
花卉苗木:豹皮花的栽种技术方法
宝莲灯鱼如何养? 家养观赏鱼
芝麻是如何栽植的【芝麻专题】
【果树农艺】黄桃树苗栽种方法介绍
芒种时节的蔬菜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园艺技术 富贵竹冬天如何种养?
哪些地方产大白菜?【大白菜专题】
富贵竹能长多高? 园艺花卉知识
花木创业知识 鼠尾掌如何栽种护养好?
鸾凤玉的栽种方法 花卉苗木技术
果品知识 龙眼和荔枝的区分辨别
鸡冠花什么时候开 花草园艺
养羊专题:南方山区适合养什么品种的羊?
秦川牛的人工饲养技术 养牛专题知识
蝎子常见病诊断和防治方法
全站搜索
搜索

网站类目

推荐

热点


聚利塔创业中心 Copyright @ 2017-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