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野生甲鱼饲养技术介绍

所属类目:养殖创业 - 发布时间:2018-06-11

甲鱼是卵生两栖爬行动物,别称团鱼、水鱼、王八等,为龟鳖目鳖科软壳水生龟的统称,我国现存主要有中华鳖、山瑞鳖、斑鳖、鼋,其中以中华鳖最为常见,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还可作为中药材料入药,饲养/养殖价值非常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仿野生甲鱼饲养/养殖技术吧!

饲养/养殖条件

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一般为5亩左右,池塘的坡度比1∶2,池塘底部平坦,淤泥厚度25厘米左右,水深1.8~2.5米。

2、水源要求:池塘水源要充足,水质要良好、无污染,符合%&&&&&%用水标准,pH值7~8.5,溶氧5毫克/升以上。

3、防逃设施:池塘四周建造防逃墙,墙高40厘米,墙顶向内走檐10厘米,内壁光滑,以防止甲鱼逃走和敌害侵入。

4、搭建晒台:池塘每200平方米用水泥板或木板在池塘中搭建甲鱼休息、晒背的饵料台,台面高出水面15~25厘米,倾斜的一侧延伸至水面下20~30厘米。

苗种放养

1、清塘消毒:甲鱼放养前每亩用生石灰75~150公斤化浆全池泼洒,彻底清塘消毒。清塘消毒后7天注水50厘米,施用经发酵的有机肥料,对池塘水进行培肥。

2、放养时间:甲鱼种苗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放养为好。鱼种在冬季放养为好,最迟也要在立春前结束放养。

3、种苗选择:甲鱼种苗要选择在自然条件下产卵繁殖的个体,要求规格整齐、均匀,无病无伤,体质健壮,活动能力强,每只个体重200~250克为佳。

4、鱼种规格:鲢、鳙鱼放养规格为每尾150~300克左右,鲤、鲫鱼为30~60克左右,放养时用4%食盐水进行浸浴消毒。

5、放养密度:甲鱼种苗放养量为每亩250~300只左右,鲢、鳙鱼为每亩200~250尾左右,鲤、鲫鱼为每亩150~200尾左右。

饲养管理

1、饵料制作:甲鱼饲料以动物蛋白为主,植物蛋白为辅。鲜活饵料有小杂鱼、动物内脏和下脚料,青饲料有鲜嫩水草和瓜果、蔬菜茎叶,还可用小麦麸皮、玉米粉、豆渣等混合加工后投喂。

2、饵料投喂:甲鱼在水温上升到18℃左右时开始摄食,这时投喂少量饵料进行驯化,使甲鱼提早开食。新鲜动物饵料日投喂量为甲鱼总重量的10~20%,配合饲料日投喂量则为总重量的5%。

3、投喂方法:甲鱼饵料投喂坚持“四定四看”,投饲一般选择在池塘通风向阳的两侧固定食场进行,这样利于观察甲鱼和鱼类的摄食、生长和活动情况,便于调整投喂量。

4、水位管理:甲鱼放养初期保持水位80~100厘米,随着水温的升高和个体的增长逐步加高水位。春秋季每半月加注1次新水,夏季每周加注1次新水,夏季和初秋高温季节要提高水位。

5、水质管理:每立方米定期泼洒15~20克的生石灰或2克的漂白粉,保证水中的溶氧在4毫克/升以上,pH值为7~8.5之间,氨氮不超过5毫克/升,必要时配置增氧机。

6、日常管理:每天坚持早晚2次巡塘,观察甲鱼和鱼类的活动、吃食和生长情况,及时调整投喂数量。及时清除池塘内的残渣残饵,确保水质清新。

疾病防治

1、水霉病:肉眼可见甲鱼四肢、颈部、尾部等处出现水霉,生长缓慢。发病后可用鱼康宁或用万分之四小苏打和万分之四食盐合剂全池泼酒,效果很好。

2、脖肿病:甲鱼脖颈部明显肿大,□鼻出血,腹甲部呈贫血状。发病时可以用“富氯”消毒池水,然后再用“鳖健康”治疗。

3、红脖病:定期用生石灰水消毒,保持池水卫生,在饲料中添加0.5‰的“鳖健康”。初期发病的甲鱼每千克可注射青霉素、链霉素20万国际单位于甲鱼腹腔,1~2次即可。

4、肠炎病:患病甲鱼排泄物有异味,消化不畅,行动迟缓。防治时可以在饲料中添加1%大蒜汁、洋葱,每7天为一个疗程。

5、出血病:甲鱼腹甲出现血斑,肠道和呼吸器官出血,肾脏,肝脏亦出现病变。防治方法是迅速隔离病甲鱼,用“鳖健康”、磺胺或抗生素治疗。

6、腐皮病:除对池水全部用“富氯”、“鳖健康”进行消毒外,将病甲迅速隔离,每天用l00微升磺胺类药物溶液浸洗2~5分钟,每天2次,7天为一疗程,一般可以痊愈。

特养创业 黑豚饲料人工搭配方案
养蜂专题:蜜蜂什么时候适合繁育?
养鸡行业:肉鸡越来越难养的几个原因分析
三七的栽植种养条件【中药材专题】
人工养殖竹鼠和种鼠赚钱吗?利润怎样?
蟑螂人工饲养技术 特种养殖
川贝母的播种与种养技术 中药材种植
贵州山区养羊优势 畜牧养殖
君子兰养殖方法视频 创业资料
清道夫长白斑怎么办? 家养观赏鱼
2018年饲养竹鼠有销路吗?
青铜火鸡与美国尼古拉火鸡品种介绍
家畜专题:农村高效养猪管理技术
蜥蜴是保护动物吗?是两栖动物吗?
特种养殖:中华黑豚饲养技术[视频]
河蚌里面有珍珠吗?有哪些种类?[视频]
宝莲灯鱼如何养? 家养观赏鱼
雏鹅的饲料配方 家禽养殖
无泥土养泥鳅可以吗?如何无土饲养?
特种养殖:蚂蝗 水蛭 吃什么食物?
全站搜索
搜索

网站类目

推荐

热点


聚利塔创业中心 Copyright @ 2017-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