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的繁殖方法与生活习性所属类目:养殖创业 - 发布时间:2018-06-11
[收起]
文章目录
蚯蚓从卵茧产下来开始至幼蚓,直至发育成熟,出现环带开始产卵,完成一个生活周期。当蚯蚓发育到性成熟时,在身体前部出现环带,也叫生殖带,一般长度占3~12个体节。交配时,两条蚯蚓以头部迎面相互接近,在环带前部的腹面充分接触,头端相互交错,精液由雄性生殖孔排出后通过对方受精孔而进入对方受精囊里贮存起来,相互交换精液完成交配后,两条蚯蚓才分开。交配过程可进行几个小时,甚至在受到惊扰时都不会分开。 蚯蚓是陆栖的无脊椎动物,它的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这是它的主要特征。蚯蚓的每一个体节大都具有相同的构造。通常前部体节较大,后部体节变小。体节的数目随着科、属、种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一般在60~320节范围内变动。在热带个别蚯蚓种体节可以达到600节或者更多。 有许多种蚯蚓在每一体节之内还有3~5个小沟,叫次生环节或体环。这与每一体节内部构造有关。第1体节称围口节,也是蚯蚓的头部。头节除有口孔外,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在口的前部有1个非常灵活的口前叶,口前叶和围口节连为一体的部分称为合叶;口前叶与围口节分开的部分称为前叶。口前叶稍伸入围口节的部分称为前上叶;伸入围口节超过一半以上的称为上叶;全部伸人的称为穿入叶,介于前叶和上叶之间的称为混合叶。口前叶的形态,对蚯蚓种的鉴定具有一定的意义。蚯蚓在前进或摄食时口前叶起掘土、触觉、嗅觉和摄食作用。 蚯蚓前部身体一般具有粗壮而强韧的肌肉,体表颜色也较深。后部比较弱,或扁平,颜色也较浅。 当蚯蚓发育到性成熟时,在身体前部出现环带,也叫生殖带,一般长度占3~12个体节。环带的颜色和身体其他部分有明显的不同,有的呈乳白色,俗称“白颈蚯蚓”;有的呈肉红色、红棕色、米黄色。环带的形态有环状,也有马蹄状。但有的蚯蚓种,如杜拉属的几个蚯蚓种,环带的形态不太明显。环带在身体的位置、形态长短和颜色,也是蚯蚓分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 蚯蚓除第1节外,全身的体节都有刚毛分布。刚毛的排列有环生、密对生、疏对生和宽对生。刚毛的数量除环生的外,一般每节有4对,在身体左右两侧各有4个纵带,通常用a、b、C、d来标记,刚毛口和b、c和d一般成对靠近。距离大小视不同的种而异。因此,刚毛排列和位置,对鉴定蚯蚓种也有重大意义。 刚毛是蚯蚓的运动器官。蚯蚓利用刚毛抓住土壤颗粒,并支撑身体在土中或地表移动。 除此之外,在某些节上,还有一些变态的刚毛,特别是性刚毛,在蚯蚓交配时具有重要作用。生殖孔的位置在腹面环节的前后,有的种也可能在背面。随着种的不同,生殖孔位置有较大差异。一般雄生殖孔有1~2对,雌生殖孔有1个或1对。多数的种有2~3对受精囊孔。蚯蚓在腹面两侧,每节通常都有一对肾孔。有的蚯蚓,如环毛蚓,每节体壁上肾孔很多,但肉眼一般不容易看到。而蚯蚓背部,节与节之间可以看到每一节问沟各有1个小孔,称“背孔”,其中异唇属、爱胜属、正蚓属和环毛属都比较明显,而杜拉属、合胃蚓属则不大明显。 蚯蚓的生活习性蚯蚓活动为夜行性,一般栖息在潮湿的土壤中,栖息深度为10~20厘米。蚯蚓喜温、湿,喜安静,怕光、怕盐、怕单宁味。蚯蚓活动温度范围为5~30℃,最适宜的温度为20℃左右。温度在28~30℃时,能维持一定生长速度,到32℃时就停止生长;10℃以下时活动迟钝,5℃以下处于休眠状态,0℃以下能造成死亡。赤子爱胜蚓和大平2号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70%左右。蚯蚓食性很广,属杂食动物。 蚯蚓的生活周期蚯蚓从卵茧产下来开始至幼蚓,直至发育成熟,出现环带开始产卵,完成一个生活周期。蚯蚓的生活周期由于种、地区、食物和饲养条件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即使同一个种,在不同的温度、湿度条件下,生活周期也不一样。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蚯蚓一般经过42天左右达到性成熟,此时体长3.0~5.5厘米,环带变粗而突出体表,具有光泽,在无光条件下的料面上进行交配。交配1周后进行产卵。如果饲养条件较好,成熟蚯蚓1.4~5.5天产1个卵茧。. 蚯蚓的繁殖方法蚯蚓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的动物。雄性器官主要包括精巢、精巢囊、贮精囊、雄性生殖孔等;雌性器官主要包括卵巢、输卵管、受精囊、雌性生殖孔等。蚯蚓虽然是雌雄同体,但交配方式大多为异体交配,个别种进行孤雌生殖。在一般条件下,除了寒冬或干旱的地方,全国均可繁殖。 交配时,两条蚯蚓以头部迎面相互接近,在环带前部的腹面充分接触,头端相互交错,精液由雄性生殖孔排出后通过对方受精孔而进入对方受精囊里贮存起来,相互交换精液完成交配后,两条蚯蚓才分开。交配过程可进行几个小时,甚至在受到惊扰时都不会分开。 交配后,一般经过1~12天产卵茧,也有少数立即就能产卵茧的现象。在产生卵茧过程中,首先是由环带的分泌腺,分泌黏液包围生殖孔或生殖带,形成黏液管,然后生殖带的微小细胞分泌乳白色的黏液于卵茧内,叫“卵茧蛋白”。这些蛋白是供应产在茧内的卵发育时所需的营养物质。黏液管的形成是很迅速的,一般只经过1~2分。然后由环带形成的黏液管逐渐向头部运动,当黏液管移至雌孔时,成熟的卵即由输卵管产人茧内的蛋白质中,再向前移动,精液由受精囊孔射入茧内。最后茧膜由头部脱落下来,两头自行封闭,变成椭圆形的卵茧,并迅速在空气中氧化变硬,颜色变深呈棕褐色或红褐色。卵茧形成过程需要50秒至5分。卵茧的形态与大小因蚯蚓种的不同而有差异。通常为椭圆形、卵圆形、球形、麦粒形。大小有如黄豆、小豆、麦粒,甚至如小米粒,直径2.0~7.5毫米。 赤子爱胜蚓的卵茧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约2周后开始孵化。一个卵茧能孵出3~4条小蚯蚓。刚孵出来的小蚯蚓呈乳白色,2~3天后即变成桃红色,长到1厘米左右时可变为红色。 1.蚯蚓的交配 蚯蚓是雌雄同体、异体交配的动物。在自然环境下,一般春季到秋末都能繁殖。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以及北方人工保温条件下,可一年四季繁殖。蚯蚓交配后生产卵茧。蚯蚓交配时以头部迎面互相接近,在环带前后的腹面充分接触。如环毛蚓在交配时双方雄孔靠近对方受精囊孔。雄突起插人对方受精囊孔,紧贴在一起,然后逐孔向前移动,使每一受精囊都得到精液。交配时间可长达数小时之久。 2.蚯蚓产卵 交配后一般经1-12天生产卵茧,卵茧也称卵包。生产卵茧不是从体内生出,而是先由环带的分泌腺,分泌粘液包围性孔和生殖带,形成粘膜管。然后生殖带的微小细胞,分泌rǔ白色的粘液于卵茧内,叫卵茧蛋白。这种蛋白是供应产在茧内卵发育时所需的营养物质。 经过1-2分钟,由环带形成的粘膜管逐渐向头部移动。当粘膜管移至雌孔时,成熟的卵即由输卵管产入茧内的蛋白质中,再向前移动,精液由受精囊孔射人茧内,最后由头部脱落下来,两头自行封闭,变成椭圆形的胶体状卵茧。 卵茧产出时呈rǔ白色,在空气中逐渐变成浅绿色、橙色、肉红色,最后变成较深的棕褐色。卵茧形成时间为从50秒至5分钟。卵茧的形状及大小,根据蚯蚓种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化。通常有椭圆形、卵圆形、球形、麦粒形。大小有如黄豆、小豆、麦粒,甚至如小米一样,直径为2-7.5毫米。 一般每隔2-7天可产一粒卵茧,一粒卵茧可孵出2-14条幼蚓。
4个甜樱桃品种以及南方小樱桃种植技术.视频
养蜂专题:蜜蜂什么时候适合繁育? 豆瓣菜 西洋菜 栽种技术 水蛭会不会钻入人体? 花木园艺知识:迎春花的繁育方法 花卉苗木:豹皮花的栽种技术方法 大棚栽种鸡腿菇存在的灌水与病虫害问题 养猪技术:增加母猪泌乳量的7个方法 蝎子常见死亡原因及夏季管理预防 花木创业知识 鼠尾掌如何栽种护养好? 如何高效饲养青蛙?【特种养殖创业项目】 鸾凤玉的栽种方法 花卉苗木技术 创业项目资料:梅花鹿养殖技术视频 青蟹是河蟹还是海蟹? 特种水产知识 茶树菇的产地分布及适宜生长条件有哪些? 锦鲤鱼养几条最招财? 家养观赏鱼 饲养药用蟑螂的创业致富故事 药用蟾蜍 癞蛤蟆 饲养与采集加工技术【特种养殖】 中草药” 锦灯笼” 如何播种养护? 养蜥蜴的正确方法 |
全站搜索
搜索
网站类目 推荐 养鸡创业 现代化养鸡场成本和 养蜂专题:三则养蜂创业致富故事 鸭常见病防治方法措施 家禽养鸭 特种水产 寄居蟹换壳的秘密 特种养殖:中华黑豚饲养技术[视 养羊专题:我国有哪些黑山羊品种 特种养殖:养壁虎效益好[视频] 【特种水产养殖】有哪些常见的乌 海蟹饲养专题:梭子蟹池塘养殖技 养蜂专题:中蜂饲养效益提升的技 特种养殖前景:2018年养豪猪 珊瑚虫是什么东西? 生物科普知 自制猫粮的做法大全 宠物专题 大田养蚯蚓的效益如何[视频]? 食用蝗虫的人工饲养技术【特种养 人工饲养黄鳝的配合饲料配制/使 酒糟饲喂肉牛注意事项 养牛科技 泥鳅饲养成本控制和利润提升 宠物狗狗厌食不吃东西怎么办? 特养项目 野生豪猪四季管理方 热点 特种家禽 人工山鸡养殖养护的 人工饲养土元的几种方式及加温快 稻田养蟹生态种养新模式关键技术 被响尾蛇咬了怎么办? 生物科普 养娃娃鱼 大鲵幼苗养护养殖注 春季刚出生的仔猪怎么管理? 特养创业 逆毛绒豚的人工饲养 养虾专题:对虾的发病症状与特征 人工饲养刺猬是真的吗 特养技术 春蚕的饲养管理方法 特种养殖创 A肉狗饲养技术:1饲料配制及犬 食用知识:螃蟹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母猪难产该怎么办 养猪专题 泥鳅人工饲养的市场与技术风险 养鸭知识 鸭食盐中毒怎么办? 视频资料:鸽子养殖技术 创业技 泥鳅的亲本选择和培育技术 特种 特种饲养骗局如何鉴别? 家禽:鸡结核病的防治措施 养鸡 养猪品种介绍:确山黑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