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蛙饲养关键技术及保蛙卵[视频]所属类目:养殖创业 - 发布时间:2018-06-11
石蛙饲养关键技术中,繁育保卵是难关之一。小小蛙卵,大大难题,又是琢磨工具,又是卡着时间,又是搭配饲料,度过保卵关为什么这么难?对于养殖场来说,这保卵工作更是整个养殖环节中的重中之重。特别得说说是石蛙,因为石蛙的产卵能力本来就是比较低的,它不像其它的蛙一窝产下来就是好几万,这个石蛙只有它的百分之几,所以产出的每一粒儿卵对于养殖场来说都是宝贝。 【科技苑】养好石蛙 重在保蛙卵(20131120): *** src="//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c03024wjm5o&auto=0" frameborder="0" allowfullscreen="true">
【导读】说起这卵,是动物繁殖的根本,对于养殖场来说,这保卵工作更是整个养殖环节中的重中之重。特别得说说是石蛙,因为石蛙的产卵能力本来就是比较低的,它不像其它的蛙一窝产下来就是好几万,这个石蛙只有它的百分之几,所以产出的每一粒儿卵对于养殖场来说都是宝贝,所以说石蛙养殖想赚钱,关键在保蛙卵,那么,如何保蛙卵呢? 【主持人】繁衍后代是生物最头等大事,石蛙,学名叫棘胸蛙,它们在繁衍后代这件事上,的确是个弱项。为了让它们更好地繁衍,浙江省兰溪市石蛙研究所的所长成斌,他开始钻研为什么石蛙在这方面能力不够。 【采访】浙江省兰溪市石蛙研究所所长 成斌:石蛙它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产卵量特别少,它一窝子产300~600粒,最多也不会超过1000,这样就造成了石蛙卵比较珍贵。 【解说】在蛙的家族里,相比其它的蛙种,石蛙相对产卵少,美国青蛙、牛蛙产卵等都是几万粒以上,而这个石蛙只有它们的百分之几。它的卵少,也是它卖价高的原因之一。 损失一颗卵,那就等于损失一摞摞钱啊。卵的多少直接影响到经济效益的高低,所以对于成斌来说,他最操心的就是想办法让每粒卵都能活下来。 【采访】浙江省兰溪市石蛙研究所所长 成斌:我们保卵在我们这养殖过程中是重中之重事情,万事都是从卵开始,有了卵才能有蝌蚪,有蛙。 【解说】为了保住每一颗卵,成斌想了不少招。这不,这不,一到5月到9月,成斌每天早上会拿着一个小小的摄子去蛙池。 【采访】浙江省兰溪市石蛙研究所所长 成斌:这个镊子你别看它小,它作用可大了,我们取卵全靠它了。 【解说】在自然情况下,蛙类产下卵以后,哪些卵能孵化出来,哪些卵不能孵化出来,那就是听天由命的事。但是在人工养殖情况下,要把卵从种蛙池放到孵化池里边来,各种蛙是有差别的,像给青蛙取卵,就非常简单,把产在水草上的卵,直接一捞上来就行了,这石蛙取卵,为什么非得要镊子呢?这是因为取石蛙的卵很困难。 【采访】浙江省兰溪市石蛙研究所所长 成斌:你看这个卵它黏性很强,像这样子倒过来它都能黏住。 【解说】石蛙卵的黏性这么强,这是和它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几乎大多数的蛙离不开水,不过不同的蛙类的具体生活环境又有差异,有静水生活型、流水生活型,像石蛙属于流水生活型,它们生活在山涧石缝里,这样的环境水流很急。 【采访】浙江省兰溪市石蛙研究所所长 成斌:它在野外它的卵就产在山间小溪有流水这样子石头的上面。 【解说】为了避免它们产的卵被水流冲走,刚产出来的蛙卵外面包裹着一层胶质膜,卵粒是一个个小圆球,通过卵胶膜,相连成葡萄串一样,长的可以达到20厘米左右,胶质膜的粘性特别强,就像强力胶,能把卵都牢牢地粘在石块上。 【采访】浙江省兰溪市石蛙研究所所长 成斌: 这个卵的黏性强,就可以牢牢粘在石壁和水草上面,这样就不容易被流水冲跑,保护这个蛙卵发育。 【解说】石蛙从野生变为家养,它们长期进化出来的这种习性是不会变的,它们会把卵产在水泥池的池壁或者池底上。 人工养殖为了提高孵化率,就要把蛙卵取出来集中放到孵化池里去孵化,可是蛙卵粘性太强的特点,却让成斌在取卵的时候就犯了难。 【采访】浙江省兰溪市石蛙研究所所长 成斌:我们最开始想用小铲子去铲,用那个铲子的话,它容易把那个卵给刮伤。 【解说】成斌他们最开始是采用一把小铲子,紧贴着池底的地面或者池壁,把粘在上面的卵铲下来,水泥池壁凹凸不平,有些卵就会嵌在小坑小洼里,卵小,铲子又大又厚,取卵时很容易弄破卵,卵只要一受伤,就成死卵了。 【采访】浙江省兰溪市石蛙研究所所长 成斌:死卵就发白了,本来是有一个黑点的,这样的话就没有用了。 【解说】他觉得铲子应该是挺好一个工具,取卵的时候,却发现也不好取。那怎么才能把卵很轻松的取下来,还要完完整整的不受伤,就成了成斌一个很伤脑筋的事。要想把卵取好,就得在工具上想办法,谁能比铲子更好,成斌一直在琢磨。一次去医院,看到大夫用镊子夹棉球时,他突然想,镊子又薄又轻巧,可以用这个来试试。 【采访】浙江省兰溪市石蛙研究所所长 成斌: 用这个镊子我们就这样子从工作中总结出来,用这个镊子最好。我们用镊子的背面去把这个卵慢慢刮下来。用这个背面就可以把卵采集下来,就这样子,刮就行,轻轻刮就行。 【解说】:镊子的背面,它的接触面极小,沟沟缝缝都可以进去,能把卵和那个池子的石壁慢慢地分离,这样子把它抠下来,不容易误伤到卵。 镊子这工具挺好的,但是成斌发现有些时候即便用镊子,即便是再仔细的轻拿轻放,有些蛙卵依然会受伤死亡,成斌仔细观察,他发现蛙卵有一个特性, 要让在取卵的时候不让它们破裂,还得要选择最恰当的时间。 【采访】浙江省兰溪市石蛙研究所所长 成斌:石蛙一般都等到它卵产完以后,两三个小时,等到它外面那层胶质膜发胀了以后,我们才会去采这个卵。 【解说】:蛙卵刚生下来时,这卵外面的胶质膜非常的薄,会随着时间慢慢地变厚。 别小看这个这层变厚的胶质膜,它们相当于是蛙卵的保护膜。 【采访】浙江省兰溪市石蛙研究所所长 成斌:透明的部分,晶晶亮的这些都是胶质膜。一颗一颗跟鱼眼睛一样。 【解说】那些才生下来的卵,那个卵胶膜没有发胀,扁扁的,薄薄的,轻轻一碰就会弄伤卵,起不到一个保护作用,所以这个时候是不能取卵的。 【采访】浙江省兰溪市石蛙研究所所长 成斌:没有发胀的话如果把它强行采下来的话,就容易把这个卵给搞伤,搞伤以后这个卵就不容易发育成蝌蚪,就报废了。 【解说】蛙卵产出来,一般两到三个小时后,卵外的胶质膜遇水膨胀变厚,它们就会变得很有韧性,软的,有弹性,能够很好起到保护蛙卵的作用。 【采访】浙江省兰溪市石蛙研究所所长 成斌:它中间这颗黑点就是它的卵外面那层发胀就是它的保护膜,胶囊透明的,你像我们这样子戳它都没关系,它很有弹性,这样子的话它保护这个蛙卵,是很有效果的。 【解说】成斌观察发现两到三小时后,保护膜就变得足够厚了,这是最恰当的取卵时间,这时候即便是镊子稍微用力大点,也伤害不到蛙卵。但是到了四个小时以后,就又没法取卵了。超过这个时间,蛙卵就会一个一个全散在水中了,要是再用摄子去夹,那一个一个得夹到什么时候啊,根本就不现实。种蛙在池子里蹦或跳呀,极容易把蛙卵踩破,这些散落在蛙池里的蛙卵,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既要有合适的工具,更得严格把握最佳采集时间,才能保证取到卵,还不伤到卵。只要多保一个卵,能多一个石蛙,他就能多挣钱,怪不得成斌说,养殖石蛙,保卵是重中之重的事。 【主持人】找到了最好的工具,把握好了取卵的时间,成斌解决了取卵的大问题。不过,卵收集起来后,并不代表这石蛙繁衍后代的事就轻松搞定了。在石蛙繁衍方面,一直有一个让成斌头疼的问题。 【解说】成斌头疼的这件事就是:池子里孵化率不高,只能孵出一半左右,孵不全,甚至好多都是残的、废的的畸形蛙。 【采访】浙江省兰溪市石蛙研究所所长 成斌:都是奇奇怪怪的,三个脚,肚子胀胀的,那种很多的,长得速度也是不快。 孵化率不高、生出来是缺胳膊少腿,这不是后天形成的,问题一定是在卵里边。卵不好,肯定和种蛙有关系。要是说问题出在种蛙身上,这成斌心里面还真有点不服,因为他清楚他的种蛙,是没有问题的,就连怎么避免近亲繁殖这样的问题,他早就考虑到了。 【采访】浙江省兰溪市石蛙研究所所长 成斌:从种源来说我们没有什么问题,我们都是经过杂交优势培养出来的种蛙。 【解说】他对种蛙的选择,那是严之又严。考虑到如果都是自家的种蛙,长期养殖容易出现近亲繁殖,导致后代越来越退化,品质不好,卵的质量就会差。成斌这里的石蛙们都是异地联姻,他把不同地域的这些蛙拿来进行杂交繁育,不存在近亲繁殖。种蛙不仅是异地联姻,而且对于引来的种蛙,他也不是一股脑就让它们随便谈恋爱,能不能谈恋爱,那是成斌说了算的。 【采访】浙江省兰溪市石蛙研究所所长 成斌:像这个棘胸蛙的雄的,我们就要选取这种黑色的棘刺,比较明显的,这个就代表它性成熟了,它的前爪,前腿是要非常粗壮,这样抱对它就有力。像我们这个雌蛙就要选取个体比较饱满,它的腹部圆浑这样子的话含卵量比较多。 【解说】种蛙都是优中选优的,另外种蛙在交配产卵期间,成斌也给它们准备了可口的食物。 在自然状态下,石蛙的食性广泛,蝌蚪期它们爱吃草履虫、纤毛虫、水蚤、轮虫等等。到了成蛙,昆虫、螺、蚯蚓、虾等等小的活食都是它爱吃的。 在人工养殖中,不可能去找那么多种活的食物做饲料,经过多方对比,成斌选择了蛋白质含量很高的黄粉虫,另外为了保证种蛙的营养全面,还添加微量元素或者矿物质元素。 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元素,是蛙类必需的元素。如果缺乏这些,往往会使成蛙的体质下降,影响卵的数量和质量,就有可能导致孵化率低,甚至出现畸形蛙。 【采访】浙江省兰溪市石蛙研究所所长 成斌:像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的话是粉剂,放在那里它不会去吃。 【解说】蛙类只能吃动的黄粉虫,就连死的都不吃,所以它们不能直接吃粉剂,要是把这些粉剂撒到池子里,很快就溶解到水里了,也起不到给蛙补充的作用。于是成斌就把这些粉剂和黄粉虫搅拌在一起给石蛙吃。 种蛙在吃的方面,也是该给的什么东西都给了,那么孵化率不高,还有残疾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成斌百思不得其解,没有了头绪的成斌,进行了仔细地观察,终于发现了一点眉目。 他发现在喂食后,种蛙池里的地上,会留下一些粉末,这些东西就是他给石蛙添加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 【采访】浙江省兰溪市石蛙研究所所长 成斌:因为黄粉虫身上比较光滑,粉剂沾不上去。 【解说】成斌一下子明白了,原来添加的这些粉剂,根本就没有给石蛙补充上,白白浪费了。粉剂和黄粉虫粘的不牢,把黄粉虫往地上一撒,很大一部分粉剂都掉到地上了,由于池底是湿的,粉剂一掉下去就溶解了,人根本就发现不了。石蛙体内缺少必需的微量元素,最后导致蛙卵在孵化时出了问题。 得找到一种办法把它们粘上去才行,为了这粘上去他做了不少努力。想过用水,想过用面粉,都不理想。正当他在烦躁纠结的时候,有一天家里人在吃鱼肝油的时候,一下子给他提了个醒,鱼肝油不正是最合适的粘连剂吗?鱼肝油有黏性,它可以把粉剂牢牢地粘到黄粉虫身上,不但是很好的粘连剂,而且它含维生素A、维生素D等多种微量元素,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添加剂。 【采访】浙江省兰溪市石蛙研究所所长 成斌:我们就用这个鱼肝油,它有点黏性这样就可以把这些东西沾在它身上。 【解说】把鱼肝油拌在黄粉虫身上,再把多维素和矿物质元素搅拌到这个黄粉虫身上,鱼肝油本身有黏性,和它一起搅拌,能把这些维生素等物质黏在饲料虫身上,种蛙在吃黄粉虫的时候,就不知不觉把这些微量元素补充上了。 搭配合理的营养餐了,使得雌蛙们个个籽粒饱满,雄蛙们只只健硕威猛,蛙卵的成活率提高了,孵化出的蝌蚪品质明显优异了。 【采访】浙江省兰溪市石蛙研究所所长 成斌:现在经过我们多年的这样子探索,现在我们能做到卵转化成蝌蚪,这个比例能达到80%以上,这样子就为我们下一步石蛙规模化养殖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建设。 【主持人】成斌充分地了解蛙卵的特点,掌握好了各个细节;通过认真钻研,克服了各项难题。成斌把石蛙繁衍后代这件事做好了,也给自已带来了好效益,现在养殖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其实他的这些经验,其它的养殖项目也可以拿来参考借鉴。
特养创业 黑豚饲料人工搭配方案
果品知识:罗汉果和百香果的区分辨别 养蜂专题:蜜蜂什么时候适合繁育? 养鸡行业:肉鸡越来越难养的几个原因分析 人工养殖竹鼠和种鼠赚钱吗?利润怎样? 蟑螂人工饲养技术 特种养殖 肉鸡各阶段饲料配方 养鸡管理技术 贵州山区养羊优势 畜牧养殖 君子兰养殖方法视频 创业资料 清道夫长白斑怎么办? 家养观赏鱼 2018年饲养竹鼠有销路吗? 青铜火鸡与美国尼古拉火鸡品种介绍 家畜专题:农村高效养猪管理技术 特种养殖:中华黑豚饲养技术[视频] 河蚌里面有珍珠吗?有哪些种类?[视频] 宝莲灯鱼如何养? 家养观赏鱼 雏鹅的饲料配方 家禽养殖 无泥土养泥鳅可以吗?如何无土饲养? 特种养殖:蚂蝗 水蛭 吃什么食物? 花木知识:水草缸造景教程 |
全站搜索
搜索
网站类目 推荐 养鸡创业 现代化养鸡场成本和 养蜂专题:三则养蜂创业致富故事 鸭常见病防治方法措施 家禽养鸭 特种水产 寄居蟹换壳的秘密 特种养殖:中华黑豚饲养技术[视 养羊专题:我国有哪些黑山羊品种 特种养殖:养壁虎效益好[视频] 【特种水产养殖】有哪些常见的乌 海蟹饲养专题:梭子蟹池塘养殖技 养蜂专题:中蜂饲养效益提升的技 特种养殖前景:2018年养豪猪 珊瑚虫是什么东西? 生物科普知 自制猫粮的做法大全 宠物专题 大田养蚯蚓的效益如何[视频]? 食用蝗虫的人工饲养技术【特种养 人工饲养黄鳝的配合饲料配制/使 酒糟饲喂肉牛注意事项 养牛科技 泥鳅饲养成本控制和利润提升 宠物狗狗厌食不吃东西怎么办? 特养项目 野生豪猪四季管理方 热点 特种家禽 人工山鸡养殖养护的 人工饲养土元的几种方式及加温快 稻田养蟹生态种养新模式关键技术 被响尾蛇咬了怎么办? 生物科普 养娃娃鱼 大鲵幼苗养护养殖注 春季刚出生的仔猪怎么管理? 特养创业 逆毛绒豚的人工饲养 养虾专题:对虾的发病症状与特征 人工饲养刺猬是真的吗 特养技术 春蚕的饲养管理方法 特种养殖创 A肉狗饲养技术:1饲料配制及犬 食用知识:螃蟹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母猪难产该怎么办 养猪专题 泥鳅人工饲养的市场与技术风险 养鸭知识 鸭食盐中毒怎么办? 视频资料:鸽子养殖技术 创业技 泥鳅的亲本选择和培育技术 特种 特种饲养骗局如何鉴别? 家禽:鸡结核病的防治措施 养鸡 养猪品种介绍:确山黑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