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栽种鸡腿菇存在的灌水与病虫害问题:
大棚生产时,揭帘升温,强光会抑制鸡腿菇的生长,降低鸡腿菇品质,不揭帘,又会导致棚温过低。

1 冬季可采用竖袋脱袋覆土,能提高地温12 ℃,同时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但覆土厚度应增加到5 cm。
2 深冬生产时,棚内应设有蒸汽锅炉、地热线或火墙,人工加温,控制棚温在15 ℃ ~ 20 ℃,揭帘升温只作为一种辅助措施。
3 畦的上方覆盖一层遮阳网,或用黑色地膜支起小拱棚,保证鸡腿菇在暗光下生长,又不影响揭帘升温。

灌水问题:
头潮菇后,菌袋大量失水,导致后续产量不高,大水漫灌又会造成二茬菇发黄,品质下降的问题。
1 覆土前浇足底墒,覆土完毕后,用地膜覆盖保湿,3 ~ 4天后,每天抖动地膜通风,直到菌丝长透土层,支起地膜,形成小拱棚结构,此方法能显著抑制水分的散失。

2 结合通风,每天向空中及墙壁喷水,以减少地面蒸腾失水,出菇后应避免向子实体喷水。
3 鸡腿菇出菇畦大水漫灌会导致菇体水肿变黄,可在畦内预先铺设滴灌系统,或在两畦中间挖一条渗水渠,做到既对土壤补水,又不破坏出菇畦的土表结构。
4 鸡腿菇的前两茬出菇整齐,占总产量的80%,如果出菇场地有限,应把两茬菇后的菌袋和覆土全部清出,及时进行下一批菌袋的栽培。

病虫害问题:
出菇后期,随气温升高,鸡爪菌和虫害大面积暴发,造成绝收。
1 覆土应从大田中取,做常规严格消毒处理。
2 每出一茬菇后,清理菇床,除去菇根残留物,深埋或焚烧,并喷洒一遍杀菌药剂。
3 春季出菇后期,不再进行覆土工作,4月下旬,浇1次透水,加大通风,采完最后一茬菇后,揭去大棚膜,清理场地,在鸡爪菌暴发前结束鸡腿菇的生产。

————69农村创业网食用菌/蘑菇种植栽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