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蛙关键:怎样选择适宜的地方建石蛙养殖场?

所属类目:养殖创业 - 发布时间:2018-06-11

怎样选择适宜的地方建石蛙养殖场?

按照石蛙的生长特性,蛙场应建在阴凉安静和有长年不干枯,没有污染的山溪泉水或有优质地下水的地方。水质优良是关键,要求水质PH值在6-7.5之间,中性偏酸,并且水中溶氧量较高。

石蛙生长最适温度为12-25度;最低温度-5度以上,最高温度在38度以下。养蛙池以室内养殖为好,农村可充分利用闲置旧房室内建池养殖。也可利用平坦场地,搭建简易房建池养殖。主要考虑进排水方便。夏天通风阴凉,冬天能保温,保暖。尽量避免强光照射,以散射光为宜。养殖池分三种类型建造种蛙池面积一般为2-3平方米为宜,地高0.8米池内水陆面积比为2:1池内铺鹅卵石繁殖卵化池面积为1平方米左右池高0.6米,水深5-10厘米水陆比为1:0

幼蛙成蛙池面积5-8平方米为宜,水深一般为10-15厘米,水陆比为1:2池内铺设3-5厘米大的小石子;各种池均以长方形为好,池底应里高外低,以利清池排水。其中,种蛙池和幼蛙池的池底坡度在20厘米左右,并没有进水口,排水口,溢水口油项用小孔不锈镀锌纱网覆盖,以防天敌危害和石蛙逃遁。新砌的养殖池需浸泡20天以上并多次清洗才可使用。

低海拔饲养石蛙(优于高海拔饲养石蛙)

景宁县云山涧石蛙养殖专业合作社经过不断摸索,合作社在低海拔石蛙养殖方面取得了成功,全面掌握了低海拔石蛙养殖技术,得出“低海拔养殖石蛙优于高海拔养殖石蛙”这一结论。

景宁县云山涧石蛙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位于海拔300米的鹤溪镇三枝树村。经过几年的发展,养殖场已建成种蛙池、孵化池、蝌蚪池和小蛙池120多个,新型成蛙试养池2个,黄粉虫养殖房250平方米,蚯蚓养殖地100平方米,年产成蛙2万只。合作社2011年年产值120万元,利润35万元;预计2012年年产值300万元,利润达100万元;2013—2014年预计年产成蛙数量12万只,年产值600万-700万元。经过不断摸索,合作社在低海拔石蛙养殖方面取得了成功,全面掌握了低海拔石蛙养殖技术,得出“低海拔养殖石蛙优于高海拔养殖石蛙”这一结论。

高海拔养殖石蛙:

1.孵化比较容易。

2.蝌蚪个体体质较弱。

3.变态过程损失严重。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因蝌蚪体质弱,经受不了变态全过程,发育不全导致前肢残疾而死亡;第二种情况是蝌蚪本年变态量少,有的正在变态过程中就要进入漫长的冰冻期,而来年变态的。海拔越高,变态越迟,越要进入难以控制的高温季节中变态,造成成活率低。

4.蝌蚪变成蛙体后,高海拔所需冬眠时间长,年生长时间短,效益低。

5.高海拔养殖石蛙饵料黄粉虫的难度大。

低海拔养殖:

1.孵化难度较大,全靠人为操作。最好的方法是将专用孵化网放在池里水面上,水深约10-15厘米,在网上喷水,网下增氧,光线调暗,孵化率为90%-95%。制作孵化网的木条厚2厘米、宽4厘米、长50厘米,4条拼成正方框,再在一边钉上网布。

2.低海拔的水质量好,含有的微生物较丰富,蝌蚪个体可养得又肥又大,体质较强壮,为变态过程提供了保障。本年变态的较多,进入冬季也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失。来年变态在4-5月,在夏热来临时可全部变态完成,成活率在95%以上。

3.低海拔雾天较少,湿度低,昼夜温差小,适合养殖石蛙的主食黄粉虫,可降低养殖石蛙的成本。

目前石蛙养殖户的养殖方法大同小异,成蛙品质跟野生蛙相比差距较大。为了提高效益,养殖场今后的发展思路是:小蛙抓产量,成蛙保质量。

提高成蛙质量的主要途径是:1.环境。人工仿造天然的山涧溪流,有深水潭和大片陆地,供石蛙蹿跃和寻觅食物。种植茂密的常青树遮阳。2.饵料。选用跳动饵料代替爬行饵料,如没长翅前的蝗虫幼虫和灯光引诱来的各类飞跳昆虫,引诱石蛙增加捕食运动。3.装音响。配上山涧溪流的水声,模拟石蛙原有的生长环境。

饲养场地越大,环境越好,饵料越多样,石蛙品质越好,价格越高,效益也自然提高。

 

水果加工:加工制作苹果脆片
如何处理芦笋种子【芦笋种子专题】
水蛭会不会钻入人体?
水生蔬菜膳食:茭白的营养价值有哪些?
特种养殖:蚂蝗 水蛭 吃什么食物?
养鱼创业投资的水质要求有哪些?
池塘养泥鳅的夏天高温期管理技术[视频]
揭秘无土栽培技术的优缺点
蔬菜农产:油麦菜的食用功效与作用 膳食知识
【水果农艺】黑美人西瓜栽植技术介绍
淡水养殖创业:青鱼养殖技术视频资料
特种水产品 娃娃鱼应该怎么宰杀?
养蛙关键:怎样选择适宜的地方建石蛙养殖场?
辣椒脯与酸辣椒的加工制作方法
黄鳝池生石灰使用注意事项 养黄鳝技术
乌龙茶的食用功效与作用 农产知识
锦鲤鱼养几条最招财? 家养观赏鱼
饮食与健康知识:莲藕的营养价值
青椒炒肉片的烹制做法 图文
自制大饼面包的手工做法 图文
全站搜索
搜索

网站类目

推荐

热点


聚利塔创业中心 Copyright @ 2017-2022